【第二十四期】大榆树村:四个人能坐树墩上推牌九 这棵榆树有多大?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世园风情小镇 科教人文家园
传说中,大榆树村里原来真的有一棵好大好大的榆树。
榆树是什么时候栽的?没人说得上来。大家猜测应该是在明代建村之前就有了。村里的老人说,大榆树村应该是明朝大移民的时候建村的,那个时候从山西洪洞县搬过来的先人们来到这里,看到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榆树,于是就在树下建起了房屋,开垦了土地,居住了下来。后来这个村就叫大榆树了。
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之间的事儿,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据说当时迁移的人口达百万之多。
那棵传说中的大榆树长什么样,现在村里的人都没见过,已经说不清了。不过有人说,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曾经看见过树被卸了后留下的大树墩子,“大树墩子可大了,四个人坐在上边推牌九都不嫌挤,旁边还有人能坐在上边看热闹。”
大榆树长在村中间位置。树的一边是戏台,一边是座龙王庙之类的庙宇。据说卸树这事儿也就发生在一二百年前,当时村里主事的是一位姓梁的先生,他领着大家把树卸了,砍伐下来的木材就用来修建旁边的庙宇。这棵树出产了好多木材,庙都盖好了,木材还有富余。
传说中的大榆树永远留在了众口相传的故事中。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榆树村里还真有一棵大榆树,这棵大榆树就在村里的潘家老宅中,有着上百年的树龄,至少需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得过来。
看来这个地方真的特别适合榆树的生长。
据史料记载,大榆树村明代有村,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73年)加筑围墙、垛口,称大榆树堡,后简称今名儿。村址地处延庆盆地洪积冲击平原中部的黄土台地,地势起伏较小,土壤为淋溶褐土,属冲击洪积物,土地较肥沃。
大榆树村里王家、梁家、刘家、徐家、张家是老姓。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这些家族曾出过读书人,中过秀才、举人一类的功名。村里人说,曾经在这些老姓人家的坟院中立有一些石柱子,可为佐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榆树村属于根据地和敌占区的拉锯地带,村里白天来鬼子伪军、晚上来八路军。尽管如此,大榆树人觉悟很高,村里有很多人参加了八路军打鬼子,留下过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位叫刘昆(音)的,曾经当过老十团二连的连长,上过张家口陆军学校,复原转业后担任过延庆县武装部部长,后回到村里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生。
村里还有一位担任过昌延联合县七区区长的干部,在老君堂时遭遇敌人,被抓到了张家口关押,抗战胜利后获释。
现在,大榆树村每年都会开展以革命老前辈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塑造了村民爱国、坚韧、诚信、创新、向上的优良品格。
大榆树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大多数政府机关汇集于此。市井繁华、人民安居乐业。
村内有中学、小学各一所,是大榆树镇的教育中心所在。大榆树中学建于1967年,占地面积34242平方米,曾先后获得“初中教学管理优秀奖”、“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示范校”等荣誉。大榆树中心小学位于延庆城东南,距城区6公里,属于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占地16700平方米。
这就是大榆树镇大榆树村。该村位于延庆城区东南5.3公里处,距离八达岭长城仅有5公里,比邻110国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村域面积为2559.5亩,平均海拔520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地带。最热月份气温比承德低0.8摄氏度,全村300多户,700多口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