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来到张家口?如何介绍咱家乡?这位洋女婿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我是张家口女婿!我来自马克思的祖国!”墨轲的开场白,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身材魁梧,脸上泛着笑意,说话时有着西方人的幽默。
中德友谊的使者
“我从小就对张家口有着浓厚的兴趣。”墨轲开门见山。上世纪70年代,6岁的墨轲从书本上看到一张关于张家口的图片,上面是载着货物的骆驼。在他的最初印象里,张家口是个随处可见骆驼的中国贸易城市。因为喜欢中国,墨轲开始专心学习中文,并起了个中文名字——墨轲。取自墨子的姓,孟子的名。1982年,他到北京大学留学,攻读历史、经济学、化学工程等专业,从大学读到博士毕业。墨轲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知道不少成语、俗语,会一些中国诗歌,交谈中还会冒出时下流行的网络流行语。
墨轲来到中国已有39年。上世纪90年代,墨轲致力于汽车工业发展,经营自己的公司,为大众汽车做总装线,还做汽车配件的生产与加工。2000年初,他开始做机械自动化、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眼下,他开始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相关领域。
“我一直紧跟中国每一阶段的高速发展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亲眼见证中国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先进国家之一。短短4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惊叹这份成就。”墨轲去到过中国300多个城市,有的短暂停留,有的则多次前往。在微信一个测试曾去过哪些城市的小程序上,墨轲打败了99%的测试用户,这个成就让他兴奋了许久。“相对于南方,我更喜欢华北地区,与柏林的气候比较接近,有明显的冬天,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也没有东北地区那么冷,所以我选择在这里生活。”墨轲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为中德搭建文化交流桥梁,是墨轲坚持不懈的事情,他在中德交流机构担任要职,协调中德两国项目交流,是中德峰会的顾问。他说,德国是我的故乡,中国则是第二故乡,希望中德永远友好。
洋女婿爱上张家口
对于墨轲来说,他始终没有忘记年少时看到的那张相片,他想到张家口看一看。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张家口开始对外开放,外国人才可以来张家口旅游。”那一年,墨轲踏上了张家口这片热土,印象中的骆驼没见到,当地人的热情却令他印象深刻。“我从史书中研究张家口,知道张家口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长城的一道重要关卡,是北京的北大门……这里曾经是国际商贸异常繁荣的地方,每天有源源不断的骆驼驮着茶叶运到蒙古和俄罗斯,我还知道张库大道……”说起张家口的历史,墨轲滔滔不绝。
不忙时,墨轲就在张家口大街小巷找老人聊天,他喜欢这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故事。墨轲还翻阅张家口地志书籍和地方文献,了解更久远的人和事。与民俗专家和民间艺人学习蔚县剪纸、康保二人台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口,就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有着淳朴而深厚的味道。在此期间,墨轲结了婚,妻子是张家口人。他与张家口的距离更近了。“我爱吃包子,每周跟媳妇儿总要吃上几顿莜面,还能吃炸糕。你看,谁能说我不是张家口人呢?”
真正参与张家口的发展,还是在2016年1月。当时,由市政府主导,合作成立了张家口国际交流中心,墨轲任中心主任,主要负责冬奥会筹备、国际交流、城市规划智能方案等项目。“能为这个感兴趣的城市出一份力,我真开心。”北京与张家口,他每周在这两个城市间来往奔波。“张家口的变化很大。变化较大的是人。人们更自信了,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与他们交谈就能感觉到。”墨轲说起那些点滴的见闻,眼睛里充满笑意。他说,这份自信也许是冬奥会带来的附加值。
向世界讲述张家口故事
2022年冬奥会,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成功后,墨轲很高兴,他想邀请德国的朋友来中国看看,认识张家口。“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比较片面,我希望能改变他们的看法。唯有亲眼看见,才能真正认识中国。”为此,墨轲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拍摄了不少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并组建墨墨乐队,录制原创奥运歌曲,希望从自己的口中推介张家口。“从一个德国人口中说张家口好,远比张家口人自己说出来更有信服力。”视频和音乐引起了不少德国友人的关注,墨轲觉得他的功夫没白费。
2016年,墨轲出版了《外国人眼中的张家口》。书中,20余位外国人从自己的角度写与张家口的故事。墨轲主要负责编纂与翻译工作,并且邀请德国的滑雪世界冠军罗西·米特迈尔撰写了前言。
墨轲说,2022年冬奥会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更是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和环保能源发展的重要机遇。“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发展路线。张家口高质量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是一个重要发展契机。”他关心着张家口的跨越式发展,希望能为张家口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冬奥城市张家口,墨轲与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合作了冬奥栏目——冬奥let's go。在镜头里,墨轲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张家口的历史文化,介绍着张家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北京冬奥会助威鼓劲。(张家口晚报记者 臧波)
转自:张家口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