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赛区冬奥绿色场馆“绿”在何处?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
初秋时节,行进在张家口市崇礼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山水水飘秀色,田野垅间吐清香,你仿佛置身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中。
初秋的崇礼太子城群山。长城网记者 杨泽 摄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日期日趋临近,为了打造最美丽的中国底色,崇礼全力打造冬奥会核心大林相生态景观。
建设高星级绿色场馆,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工作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前,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以及云顶场馆群的云顶滑雪公园,均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张家口奥运村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苍翠的山林间同样熠熠生辉,靶场立于山谷中,赛道掩在草木里,为较大限度减小对山谷生态的影响,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建设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工法,赛道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同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为建设绿色雪上运动场馆,开展场地生态恢复,施工过程中采用格宾再造技术,对切削后的碎石和土壤进行筛选,并合理组合填充到格宾网箱中,形成支护体系,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被,实现生态恢复。高空俯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如同一枚通透的玉如意,镶嵌在青翠欲滴的山谷中。
太子城冰雪小镇。长城网记者 郑世繁 摄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崇礼引入融雪水循环利用技术,4个竞赛场馆都有“海绵”体质,利用绿色技艺,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可作为造雪用水,既保证了冬奥会期间的用水,也让整个崇礼区域的水实现了“微循环”。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长城网记者 杨泽 摄
针对阳坡植物生长不易、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难度大等问题,各施工方还采用台层式生态植生固土处理方式来恢复生态。这种生态恢复技术特点是先保持土壤稳定,然后一层一层种植植物以恢复生态,既保证了植被存活率,又大大提升了整体环境效果。
与太子城奥运小镇遥相呼应的太子城高铁站。长城网记者 杨泽 摄
造林模式上,对于区域内的宜林荒山全部采取新造林模式进行绿化,确保区域荒山荒地全覆盖;对于疏林地和森林景观较差的区域,采取“见缝插绿、提档升级”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森林景观;在科技措施上,为了全面提升造林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工程区内立地条件较差区域配套建设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对林地的气象、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实现对林木的节水、高效栽培,有效破解了该区域立地条件差的地块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等难题。
“冰玉环”连接的古杨树场馆群。长城网记者 郑世繁 摄
崇礼将新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将“绿化、彩化、香化”列入每一处,多树种、多季向、多元化栽植,同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强化补植补造和围栏封育,强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延崇高速太子城互通式立交桥。长城网记者 杨泽 摄
在距离太子城奥运场馆的不远处,就是延崇高速太子城互通式立交桥,在翠绿的山谷中,五彩缤纷的奥运五环成为了崇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座桥是冬奥会期间连接延庆赛区和崇礼赛区的项目终点门户立交。在修建之初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少占地、低路堤、少借方、零弃方、少破坏、多利用、无污染、多清洁”原则,严控土石方工程量,运用符合标准的工业、建筑废渣废料,减少取土用地;施工期间,通过新工艺尽量减少粉尘、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把对两旁林木生长的影响降到较低,实现全流程绿色环保,让道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从太子城沟到万龙沟,再到长城岭沟区域,目之所及,群岭起伏林海的波浪,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千山一碧。
崇礼运动员中心。长城网记者 杨泽 摄
崇礼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资源不仅给群众带来福祉,更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绿水青山已成为崇礼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2022,崇礼正全力准备!
转自:张家口新闻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