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商务街理发店:享受慢时光留住老手艺

张家口资讯 2021-10-22 14:29:2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不久前,一位佩戴文玩挂串、留着时尚小辫的北京小伙专程坐高铁来到我市,一路打听,找到了有着多年历史的商务街理发店,为的就是体验一把久违的剃头、刮脸的老手艺。 “过把瘾”之后,北京小伙还特意拍摄了一段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上,在引来众多网友点赞、评论的同时,也将这家几乎被遗忘的老国营理发店又拉回到

不久前,一位佩戴文玩挂串、留着时尚小辫的北京小伙专程坐高铁来到我市,一路打听,找到了有着多年历史的商务街理发店,为的就是体验一把久违的剃头、刮脸的老手艺。

  “过把瘾”之后,北京小伙还特意拍摄了一段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上,在引来众多网友点赞、评论的同时,也将这家几乎被遗忘的老国营理发店又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赵晓刚

  恍如隔世的岁月痕迹

  商务街集贸市场西入口拐角处,一间不起眼的底商,这里就是商务街理发店。

  裸露的水泥外墙,被烟熏得黢黑的烟筒眼儿,以及铁质窗框上翘起的油漆皮……在这样的场景中,一扇如今再普通不过的塑钢门反倒显得有些突兀。寒来暑往数十载,很难相信,位于闹市一角的商务街理发店一直不为外界变迁所动,除了更换了实在无法使用的大门外,其余的还都保留着当初的样子。

  若是生客,推门而入的瞬间,肯定会有穿越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其实,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商务街理发店不是在刻意做旧,而是让时光的印记琢蚀在了每面墙上、每个物件儿里,让人恍如隔世。

  门口,一条候客的旧式长椅紧贴着墙边。10几平方米的屋中央放置着一个火炉,散发的热乎气对于没供暖的当下特别是种福音。对面,绿色墙围子之上是整墙的镜子,阳光洒进来时,将屋子映照得格外温暖、亮堂。进入小套间,并排挂着两个白搪瓷洗脸池,上方自制的水箱虽有锈蚀、修补的痕迹,但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在这家充满年代感的理发店里,最吸引人的要属那4把老式理发椅。它们是上世纪70年代从天津买回来的“泰山牌”理发椅。粗壮的铸铁底座,厚厚的皮面坐垫,转一下椅子右下方的转轮,靠背还能躺下,正适合刮脸。这在当时可是时髦货,而眼下已磨损得斑斑驳驳,成了鲜见的稀罕物。

   “人刀合一”的老手艺

  看到店里的老物件儿,想必很多人对于理发师的年纪早已心中有数。贺秀玲、程莲梅、解雪梅和王福花,她们姐妹四人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青春印记。如今虽说都已过花甲之年,接受新鲜事物也有些迟慢,但这份经岁月沉淀的手艺却仍不含糊。

  与其他理发店里主营的发型设计、烫发漂染、焗油护理等业务不同,4姐妹仍遵循着传统,手拿一把老式剃刀,施展着刮脸、剃头、掏耳等如今几近失传的绝活儿。

  此时,贺秀玲正准备给一位顾客刮脸。待热毛巾敷在脸上后,二人唠起了家常,看得出来彼此都很熟悉。一两分钟后,毛孔遇热张开,硬胡茬也随之变软,贺秀玲便开始了工作。她在顾客脸上打上自制的肥皂泡沫,又将刮脸刀在刮刀布上来回磨几下。行内人管这动作叫“背刀”。从她学艺起,就一直用着这块牛皮质地的刮刀布。皮子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划痕印证着她多年来的勤学苦练。伴随着沙沙声,锋利的刮刀熟练地上下飞舞,看着有些惊心动魄,其实贺秀玲的手准着呢,几十年的修炼已经让她做到了“人刀合一”。而后不仅仅是顾客的胡茬,连嘴角、眉头、耳根的汗毛,以及脸上干燥的角质皮全被刮去,清爽的肌肤随即裸露了出来。此时再把热毛巾捂在头上片刻,顾客顿感舒爽利落。

  “都是多少年的老顾客,来了之后只需问问刮不刮脸,发型都知道怎么剪,所以不用多问。”当生人问及因何与顾客如此默契时,贺秀玲如是说。随后,她还不忘推广这门老手艺:“遇到顾客头上有疙瘩或是瘊子的,那可得小心。这功夫你看着简单,要想学全了,没个三五年可真不行。”

  跟着师傅学手艺是件苦差事。当学徒时的情景,贺秀玲仍记忆犹新。“刚开始就是练手腕。一手拿梳子,一手拿推子,悬空架着来回摇摆手腕,体会均匀用力,一练就是两个多小时。这关乎‘脸面’的手艺活儿可来不得半点虚的,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为了练心性,排名前列年师傅只让贺秀玲磨刮刀。而她为早日出徒,师傅忙碌时就站在一旁,边看边记要领。“干好了,别人排队等你;干不好,以后没人再找你。”那时,师傅口传心授中的一句话,成为了贺秀玲苦练技艺的动力。

  溜走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情愫

  商务街理发店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此前位于商务街西二条。因为附近只此一家国营理发店,所以生意非常红火。那时,一首《歌唱光荣的八大员》广为传唱。其中“八大员”之一就有理发员,他们工作认真负责,涌现出不少劳动模范。19岁时,深受感染的贺秀玲通过招工,成为了这里的一名理发员,也就此端上了当时的“铁饭碗”。而她的好姐妹程莲梅同样从小受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成为继爷爷、父亲之后,家里的第三代理发员。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发展,新兴理发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站稳脚跟,成为美发行业的主角后,昔日人气颇高的国营理发店则走向了没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商务街理发店开始转型,实行起了承包责任制,并从巷子里的平房搬到了现在的一楼底商。看着同事们各自寻找出路,贺秀玲、程莲梅、解雪梅和王福花4姐妹一番合计后,并没有选择离开,她们舍不得丢掉下苦功练就的绝活儿。于是,四姐妹将理发店承包下来,一直走到了今天。

  如今与同行相比,商务街理发店的墙面上显得极其简单,除了保留着一张褪色的1996年度“先进集体”的奖状外,基本再无其它装饰。四姐妹并不注重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刮脸剃头的熟客也从不挑剔这里的环境。因为她们明白,那种带着丝丝凉意游走于脸颊上、沁到骨子里的舒坦劲儿,也只有这里还能享受到,这是情愫,是记忆。

  转眼已是深秋,浓浓的寒意让人们不自觉地拉紧了衣领。而此时,推开商务街理发店的店门,随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忠粉”总会难掩喜悦。因为在这亲切的氛围里,在与四姐妹以及其他老街坊的相遇中,难得能够享受一番现代生活里的慢时光。

转自:张家口新闻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