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清水河大桥,个个有名!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刚到张家口时,觉的这个城市很小,尤其是东西距离。四周都是山,看着也不发达。除了山以外,就是一条贯穿整个城市的一条河,那就是清水河(当地人叫大清河)。
一条清水河把这个小城市分为桥东、桥西。
据说:清水河原来几乎没多少水,水浑浊不清,还散发药厂臭味,我在河边住,夏天都不敢开窗。现在治理以后,水质有了明显好转,而且现在整个河都有水,气味也有明显好转,但仍有不自觉的人向河里扔垃圾。不过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天壤之别。
大清河经过治理,已经成为张家口一道亮丽的风景。清河两岸,也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较佳地点。全长约25公里、宽一百多米的大清河,两岸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艺术雕塑、建筑小品遍布,让人总也看不够。夏秋季节,我的张家口朋友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河岸徒步两个小时,边走边聊,往返大约10公里,修身养性,不亦乐乎!
现在的清水河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这样写清水河的:
清晨,雾还停留着不肯走开,河水显得是那么迷茫。许久,山边爬起一轮红日,似乎把索绕在湖边的雾吹得无影无踪,清水河像一位刚刚苏醒的少女,从沉寂中活跃起来。
下午,河面好似明镜,清凉的风吹过,清水河荡漾着层层波纹,使我不禁想起母亲额上的皱纹。清水河美就美在它的柔,像深沉的大海般温柔;清水河美就美在它的蓝,好似广阔无垠的碧空,清水河美就美在它的澈,像露水般的晶莹。
黄昏的清水河更富有诗意,柔柔的光泻下来,给河面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碎碎的光斑随着晚风摇曳,边得是那样柔美,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下。落日的余晖泻下来,看啊!它泻进了清水河,一切都是那么迷人,一切都是那么令我陶醉!
夜晚,彩灯喷泉在河中央尽展风姿,灯光交相辉映,水柱时而盘旋飞舞,时而直冲夜幕,时而飞散满天,时而次第波动。使整个清水河都为之雀跃。大人们的赞扬,孩子们的嬉笑,在我耳畔响起,河中洒下无数个小星星,在向我们眨着眼睛,看,调皮的小水珠掀起我的衣领,钻进我的脖子-------
啊!清水河,你是家乡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家乡山因你而多娇!清水河,我欣赏的清水河!
在清水河上值得一提的是河上的桥,张家口清水河的桥不仅在河北,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一条清水河有将近20座百米长的桥,由北向南把两岸相连。
接下来咱们盘点一下清水河上的桥:
1、新红旗桥
1975年建成。桥长60米,由东窑子镇修建,当时作为进出于该镇之用。2000年左右,由于防洪需要,该桥被拆除。
2010年9月30日新红旗桥建设竣工。位于东窑子镇红旗路跨清水河处。造型、外观与附近的大境门风格一致,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上部结构为七跨预制混凝土板梁简支结构,跨径为136米,桥梁横断面宽度为24米,主车道宽16米,两侧便道各宽4米,桥梁修建面积为3264平方米。桥梁风格为仿长城型装饰设计,共设有12个观景烽火台,烽火台距人行道板高度2.15米,长度3米,宽度2米,烽火台总面积72平方米。
2、通泰大桥
位于清水河桥北侧,西接太平山隧道,东连东外环高架桥,是国内首座亚洲跨度较大的斜交曲梁下承式钢结构吊索拱桥也是国内排名前列例主梁为下承式钢结构悬索拱桥。该大桥南承清水河东互通,西接清水河西互通和大境门高架桥,这组庞大的“桥梁群”首尾相连,错落有致,总长度达945米,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向西经西太平山隧道穿山而去,犹如一条纽带,将隔河对峙的东西太平山一线相牵。
3、清水桥
清水桥之前被叫做三中桥,此桥现北与通泰桥相邻,东接建国路北端,西去通往古宏大街,是张家口市区北部较大的一座桥梁。
1932年,东山坡已经形成一条土大道,新村一带驻军较多,察哈尔和省级机关往来频繁,为了便于交通,省政府建设厅决定在上堡上东营大街东口偏南到鱼儿山下,汉卿桥以北约1000米处,修建一桥,即“清水桥”。(另有1939年由伪蒙疆政府所建一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人们都叫它“三中桥”。桥长134米,11孔,为半永久性木架桥。
1965年6月19日,清水桥3个月的施工改造竣工,拆除旧桥,建成11孔现浇混凝土公路桥一座。改建后全长135米,两侧各有人行道1米。
1987年7月5日,清水桥又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造工程竣工。 桥面由9米拓宽到21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与新建的建国路路面相接,大桥还叫清水桥,但壮观多了。
4、清园桥
清园桥是一座预制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的五孔人行便桥。桥长129.9米,宽5米。桥上虽不能通行机动车辆,但选址适中,给两岸附近居民到人民公园游玩和锻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漫步桥上,清水河上下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是附近市民生活、工作、跨河往来最喜欢走的一座便民桥。
5、解放桥
1930年冬,察哈尔省主席刘翼飞亲眼看到马车过河的艰难,便责成省建设厅建设能过畜力车的大桥。
1932年10月14日竣工建成。该桥从大河套东口向东,为九孔八墩钢筋加混凝土墩台,木结构桥身,桥长92米。桥面铺装木板,上垫土层,可通行载重马车。第二年4月15日又继续修建为钢筋水泥桥面的载重大车单行桥。因为建桥费用主要是依靠张学良拨款相助,所以此桥就按张学良的字取名“汉卿桥”。此桥建成后,桥东和桥西车马和行人来往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1938年日本侵占张家口。市中心区交通拥挤,日伪蒙疆政府从火车站到汉卿桥东头拆除了不少房子,开通了一条宽阔的大街取名“中央大街”。接着在汉卿桥北面按日本建桥风格增建了一座120米长的木质结构的大桥,与原汉卿桥并行,也是单行线桥,取名“中央大桥”。
1945年张家口首次解放后,把原“中央大桥”和汉卿桥合称“解放大桥”,即现在位于市中心的“解放桥”。至此“汉卿桥”成了历史。
1946年国民党占领张家口,改名为中山桥。
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又恢复为解放桥。
1959年8月10日,历时5个月的解放大桥改建工程竣工,北桥(即日伪时的“中央大桥”)完全拆掉,南桥(原汉卿桥)桥面拆除,两桥配成一般长,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4孔(原15孔)桥,仍然是南北两桥,中间相隔18米(原20米),桥长为115.61米,北桥宽为10.6米,南桥宽为11.5米,又各留了一条人行便道。车马行人两桥分上下,东来西往各走一座桥,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1988年,历时1年的改造,将原来上下两桥改建成一座宽14.9米的钢筋混凝土一体桥。解放桥处于市中心至善街、长青路、解放街、五一路和清水河的交点,是沟通桥西区和桥东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节点。
2009年解放桥进行了拓宽和景观性钢结构桥梁扩建改造,在保留原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桥墩基础加固及桥梁上部结构的修整完善。将原3米宽的人行道加宽到4米,改造为非机动车道;桥两侧各新建一条净宽4米的人行道。桥景观为飞燕造型斜拉桥形式,大桥每侧各有三个索塔,桥梁全长115米,宽从38米扩为44米,改双向6车道为双向8车道,保证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畅通无阻。显著提高了通行能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放桥(上下行各为独立桥体)
2009年改造后的解放桥
解放桥夜景
6、通桥
通桥曾叫做普渡桥、清水桥,张家口市区最早建筑的跨清水河的桥梁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建成的通桥,也称为普渡桥。它由都督梁秀、义民刘宇、郝时瑁等捐建。
1925年初他被授予陆军上将衔。当年3月他着手筹建的清水桥工程动工,不到一年在被冲毁的普济桥(即通桥)南侧建成一座高架钢梁、上下分行的新式大铁桥,因河取名为“清水桥”,1926年1月竣工通车。张之江以隶书题写桥名,制成铜牌立于桥的东西两端(文革中丢失)。
钢架通桥被拆除。尽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更加宽阔的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大桥,但它给山城的历史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是山城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因此,市民至今对当时党政领导的决定颇多微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1997年10月1日,清河桥竣工通车。改建后的清河桥全长132米,宽22米。其中车道16米,双向6车道,人行道每侧各宽3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泥土双拱桥4跨,桥下按百年一遇考虑较大泄洪能力为3150立方米/秒。
1600年修建,1924年被洪水冲毁的原清河桥[普渡桥]
1925年修建的清河桥,当时还没有便道桥,桥上铺木板,不准走大车
30年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清河桥[通桥]
现在的清河桥(通桥)
7、商务桥
2008年10月22日建成通车。位于清河桥与建设桥之间,桥东头接商务街西口,桥西头连西坝岗入口处(现四中加油站)。桥梁主题为“一柱擎天、万象归宗”。类型为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48.16米,桥面总宽30米,车行道宽18米,桥梁面积4444.8平方米。桥体由具有现代感的A字主塔以及拉索组成。全桥设一墩两台,墩、台基础均为6根钻孔桩。桥墩为分离式矩形实体墩,桥台为桩柱式桥台,主梁采用预应力砼现浇箱梁,箱梁标准面为单箱三室。主塔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上设9排拉索组成。索塔高度为桥面以上37米,设计荷载达到城市A级。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
8、建设桥
建设桥位于现在的商务桥以南,东方红步行桥以北,1953年8月建成。位于桥东七十间房大街西口与桥西南茶坊之间。定名“建设桥”(后来人们叫四中桥),桥长150米,12孔,全部混凝土钢筋结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张家口市府建造的首座新桥。
2009年,原建设桥旧桥拆除并改造,为充分体现现代城市风貌,新桥以“人文历史”为主题,桥型采用平行双索面三跨自锚式悬索桥。纵向加劲梁为钢结构,梁端设混凝土锚锭和端横梁。桥长150米,宽36-39米,双向4车道,桥面为沥青砼路面, 充分满足桥梁在整体规划中的定位。同时贯彻“生态、环保、科技”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张家口市的景观特色,提升了城市的市容景观。项目总投资8700万元。
曾经的建设桥
现在的建设桥
建设桥夜景
9、东方红步行桥
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市内铁路货运专线跨河大桥,原为铁道桥,长约178米,为多跨简支梁结构,全桥共分5孔,单孔梁跨径为31.7米,桥宽3.9米。至2006年底闲置停运。
2008年改建为人行景观桥后,分别在东、西两侧(滨河路、西河沿路)设置螺旋梯道上下桥,与滨河路步道联通形成人行立体交通网。使其既保留原有的“工业遗产”特征,同时又展现新的文化特质。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10、钻石桥(原名工业桥)
桥东工业横街西端兴建了钻石桥,又称工业桥。该桥建成后,将当时的西河沿和桥东工业街连接起来,大大减轻了上游各桥和西河沿一带交通拥堵状况,成为市中心又一座重要桥梁。
1969年,在工业横街至桥西现在的二医院处兴建了“工业桥”。
1970年7月6日工业桥改建工程竣工。改建后的工业桥为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结构,12孔,长150米。
2002年9月15日,被列入危桥的工业桥加宽改建工程竣工。新桥桥面加宽为24米,设有盲道。桥下部结构部分利用原桥墩并在两侧增加钢筋砼钻孔注桩,上部结构为双曲拱型。
11、双虹桥(工业南桥)
该桥桥型为下承式系杆钢拱桥,主题为“清水聚缘”。该桥在桥梁的形态上偏重于现代桥梁风格,主梁及拱肋、系杆均采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钢结构与钢混组合结构,把桥梁的功能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008年2月动工兴建,10月22日竣工。位于原工业桥以南、纬一大桥以北,西与张柴公路连接,东与工业路连通。桥型为下承式系杆钢拱桥,桥面最宽处45米,桥梁长度148米,桥梁面积6626平方米。桥梁的形态上偏重于现代桥梁风格,主体寓意为“清水聚缘”。主梁及拱肋、系杆均采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钢结构与钢混组合结构,把桥梁的功能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桥体设计荷载达到城市A级,结构安全等级一级。项目总投资4700万元。
12、纬一桥
1989年原纬一桥建成通车(也有1991年9月25日竣工一说)。
2010年4月份开工改建,改建后桥全长143米,桥梁标准断面宽度为33米,桥梁修建面积为4885平方米。桥梁上部结构为普通钢筋混凝土变截面连接箱梁,跨径为27.2米,双向六车道,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2010年9月13日竣工通车。
13、纬三桥
2001年7月20日,经过一年的修建工程竣工,全长160米。该桥是连接纬三路东西方向贯通外环路的交通枢纽,对外环路路网的形成,以及完善城市道路整体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4、京包铁路桥
清水河上京包铁路桥,处于纬三桥和新垣桥之间。是东西铁路大动脉京包线火车的必经通道。该桥于1955年底与张家口南站同期开工建设,建成之后,东西过往的火车直接从市区南部通过,不再饶行市中心。
15、新垣桥
2009年3月开工建设,9月底竣工通车。位于张家口市区南部的新垣路上。新垣桥主桥分左右幅桥,双向六车道布置,全长165米,宽55.6米。该桥位置根据张家口中心区规划确定为站前大街的规划线路上,桥梁设计重点突出景观性。主桥结构体设计为简支板梁桥+飞燕拱造型,该桥以高低错落的飞燕造型拱为建设重点,来突出新区新面貌,彰显城市魅力,体现桥梁四维建筑美感,达到视觉冲击。项目总投资8990万元。
16、纬五桥
2009年3月开工建设,9月底竣工通车。位于张家口市新规划的中心城区,座落于锦绣西大街上,跨越清水河下游。该桥上部结构采用简支T梁结构,全长150米,宽45米-47米,双向六车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景观设计以水纹、波纹为主体构成元素,突出“水”的文化理念,朴实、亲切。该桥在设计上将人行道外侧做成曲线型景观平台,为游客观赏清水河景观提供了场所。在栏杆的设计上以贴近其曲线风格为主,直立型栏杆形式配以动感的曲线,展现了一种力度美。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
17、纬六桥( 清水河大桥、南环桥)
纬六桥又称南环大桥,是张家口的一座地标性建筑。2008年建成通车。位于南环线与清水河交叉处。 上部结构采用12-20 米 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行张空心板,下部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
18、京藏高速桥
2009年9月底建成通车。位于张家口市区南部清水河与洋河汇合处,大桥两岸分别与清水河滨河路相连接,两岸各设一个平交口。桥体下部以T梁支撑,桥面呈波浪外形,桥位与大堤基本正交,并用钢管桁架装饰成下承式拱桥形式,增加大桥景观效果,桥梁全长195米,总宽为32米。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19、纬七桥(清河南桥)
2009年9月底建成通车。位于张家口市区南部清水河与洋河汇合处,大桥两岸分别与清水河滨河路相连接,两岸各设一个平交口。桥体下部以T梁支撑,桥面呈波浪外形,桥位与大堤基本正交,并用钢管桁架装饰成下承式拱桥形式,增加大桥景观效果, 桥梁全长195米,总宽为32米。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项目计划总投资2900万元
20、明湖桥
明湖桥位于清水河与洋河交汇处,目前处于张家口市最南端。2009年9月底建成通车。位于清水河与洋河交汇处,河两岸各设一个平交口。桥位与大堤基本正交,并用双塔无背索斜拉桥桥型进行装饰,桥梁总宽为32米。洋河大桥为我市远期城市规划,打造洋河两岸城市新区,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证,同时缩短产业集聚区与市区的空间距离,为张家口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