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北京赛区场馆群的中国元素

张家口资讯 2021-11-18 16:11: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张家口日报记者 赵晓刚 国家体育馆:全面优化升级 冬奥会期间, 被誉为对抗最激烈的冬奥会男子冰球项目将在国家体育馆决出冠军的奖牌。 早在2019年,该场馆就开启了全面改造, 如今已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优化和升级。 为了更好地呈现精彩的赛事, 国家体育馆全面升级了整体的灯光

张家口日报记者 赵晓刚

       国家体育馆:全面优化升级

  冬奥会期间, 被誉为对抗最激烈的冬奥会男子冰球项目将在国家体育馆决出冠军的奖牌。 早在2019年,该场馆就开启了全面改造, 如今已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优化和升级。

  为了更好地呈现精彩的赛事, 国家体育馆全面升级了整体的灯光以及多媒体设备。 在场馆的最中间, 根据场馆结构升级定制了一套 “全景模式曲面斗屏”,内部还专门镶嵌了4块小屏幕,方便运动员、裁判员、 观众及时地了解比赛信息。

  体育馆的场地照明也堪称“全线定制版”,在照明灯具数量已经满足冰球赛事要求的120盏灯的基础上, 再额外增加了 44盏。升级后,不但满足比赛的照明, 还能够进行烘托场馆气氛的灯光秀。

       国家游泳中心:

  实现“水冰转换”

  得益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丰富遗产,本届冬奥会期间, 一批奥运老场馆利用科技和创新手段华丽转身。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其中之一。

  “水立方” 改造涉及建筑、结构、防水、膜维修等工程领域,约70个独立施工区,5 万平方米改造面积。其中,改造过程中较大的难点,是要在保有“水立方” 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的 “水冰转换”。

  所谓 “水冰转换”,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 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 这种转换模式不仅实现了“水立方” 与 “冰立方”互换, 还实现转换材料重复利用, 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如何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这又涉及“水立方”场馆改造的另一大难点———赛场温度分区控制。 “水立方”对比赛大厅一层及池岸层的出入口进行物理改造,增加室内外空气隔离设施,并封堵了屋顶膜结构及墙面板之间的缝隙。 全新的群智能系统, 好比人的大脑神经中枢, 将根据场馆内温湿度、 声光环境的变化, 适时调节场馆内相关设备运行, 以满足赛场需要。

      首都体育馆:

  冰面优质变身

  首都体育馆于 1968年建成,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规模较大、功能最多、 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本次冬奥会,该馆将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比赛任务。

  从花样滑冰比赛到短道速滑比赛, 冰面的转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两个项目对冰面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花样滑冰要求的冰面厚度较好在5到7厘米之间,冰温零下3至5摄氏度。 因为运动员要做跳跃、 旋转等动作,若冰面太硬,则无法正常发挥; 而短道则需要冰面压薄一点, 较好在3至5厘米之间, 温度要低一点儿, 才能提升滑行速度。因此,对于冰面的处理是场地转换的关键所在。

  两个项目从2月4日开始隔天交替举行。 到2月7日, 花样滑冰将在白天决出团体赛, 双人滑和女单金牌; 而当天19时30 分, 要进行速滑男子1000 米和女子 500 米的四分之一决赛到决赛的争夺。 两个项目金牌大战的间隙, 首体运营团队必须迅速高质量的完成冰面转换。届时,观众将看到首都体育馆内从“最美的冰”到“较快的冰”的优质变身。

      五棵松体育中心:

  “冰菱花”

  五棵松体育中心在本届冬奥会期间将承办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赛事。

  改造期间, 五棵松体育中心创造性地利用 “冰坝”技术,在保留 30 米× 60米冰场基础上,“截”出一个符合冬奥会标准的26米×60米的冰场,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改造完成后, 五棵松体育馆将可以在冰坝大小上按需切换,成为能承办冰球、 短道速滑、 花样滑冰3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

  由于冰场空气中含水量大,冰面上容易起雾,尤其是在板墙周围容易发生结露,从而影响冰面质量。因此, 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配备了全新的溶液除湿系统, 这一系统利用化学方式除湿, 可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干燥。

  在五棵松体育竞赛馆东南侧, 是新修建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 “冰菱花”,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是运动员热身和训练用场馆。

  值得一提的是, 场馆内 60 个吊装相机采用5G+8K技术,VR相机则采用11K, 将赛场的赛事活动进行全面拍摄, 现场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下载其 APP, 就可以体验180度自由视角观赛和沉浸式直播, 实时观看到这些精彩瞬间, 享受体育赛事带来的视觉盛宴。

      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网球中心南侧, 是本届赛事中少有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 主要承担速度滑冰项目, 在此将诞生14枚奥运金牌。

  因其外形由22 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 国家速滑馆又被称为“冰丝带”。 其设计灵感来自冰雪运动与速度的结合, 盘旋的 “冰丝带” 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同时22条“冰丝带”又象征着在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

  国家速滑馆是全球排名前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场馆, 不仅降低能耗, 而且使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同时作为智慧场馆,引入了 “全域数字孪生系统”“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等先进技术, 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智慧大脑”,届时将会给运动员、 观众带来全新的竞赛和观赛体验。

  随着“冰丝带”投入使用,它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 相得益彰, 共同组成了北京这座世界排名前列 “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首钢滑雪大跳台:

  “雪飞天”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内排名前列个完工的新建场馆, 也是少有的雪上比赛场地, 将承办本届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会有4块金牌在这里产生。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首钢园区内, 场馆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 因此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得名 “雪飞天”。其外观渐变颜色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冬奥会的会徽,从蓝到黄共有24种颜色。

  作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大跳台比赛场地, 大跳台在设计、 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 冬奥会后, 滑雪大跳台可以实现迅速“变身”,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 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 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 直接服务于中国冰雪运动推广。

转自:张家口新闻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