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院居——古代文人的居住哲学

张家口聚焦资讯 2021-01-22 09:32: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 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层次发展,审美趣向在上流社会中日益明朗,着意“雅趣”的文人居室追求和创造了一种悠然恬静的超脱美。 山林乡野——古代文人择居的优选之地 文人居室之“雅”首先指向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

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层次发展,审美趣向在上流社会中日益明朗,着意“雅趣”的文人居室追求和创造了一种悠然恬静的超脱美。

山林乡野——古代文人择居的优选之地

文人居室之“雅”首先指向山林乡野。这一文化心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返归自然”的“老庄”哲学。

魏晋时期,归隐山林之风盛起。在陆机、左思、陶渊明的笔下,山林溪谷的隐逸生活充满优雅的情韵——清风吹拂秀木,白云缭绕山岗,红花辉映向阳的树林,清泉奏出悦耳的音响。

居于如此恬淡静谧之境,以松菊为友,与琴书为伴,远胜于朱门的富贵与喧嚣的俗韵。自魏晋以来,以陶渊明隐居生活为典范,山居、村居、野居、郊居成为一代代文人孜孜以求的居住方式,也成为他们不倦吟哦的题目。

宋 梁楷 东篱高士图

青山当户 流水左右 怡然之乐

在文人雅士的观念中,山林乡野具有多层面的雅的气韵。“野外罕人事,穹苍寡輪鞅”。“世上事如许,山中人不知”。对于淡泊功名心、力求遗忘纷繁险恶现实的文人来说,甩落俗情,远离尘世纷扰是山林乡野至关重要的文化品性。

背靠青山,举步即是湖,风雅至极。人本属自然中物,然而回归自然,确是现代社会人所渴望而不易得的。

明湖雲庐,毗邻南山,面向明湖,靠山临湖之地。居于此,可得“青山当户、流水左右”的怡然之乐,又可在“柴荆偿自闭 ”“园林深似隐”中割断与尘世利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的淡然中,在说禅参悟、品茗弈棋的虚静心境中,心神盎然适意,悠然自得。

庭院围合 士大夫的生活美学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和庭院艺术——庭院诗词、庭院绘画、庭院小说、庭院戏曲等,共同构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学。古人的庭院生活,在宋代的诗词、画作中,留下了最多记录。那时,无论皇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还是僧人、风尘女子,大多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因而,宋词中的庭院词占有较大篇什。词人们把自己的心性、人生悲欢都精妙地编织进一曲曲词里供人传唱、赏味。

院落半晴天,

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

闲倚秋千柱。

——周紫芝《生查子》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秦观《行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凭借美妙的人生情怀和审美意趣,这些词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的璀璨篇章,一直影响着宋朝以后的中国文学乃至日常生活。庭院,除了作为生活场景的延伸,也是一种心灵空间的扩展。家国情怀、深闺离绪、季节变迁、动人爱情……仿佛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发生在这一方院子里。

近千年以后,我们沿着宋词,再次发现中国庭院之美。或者说,在宋词里,我们会遇见我们真正向往的一种生活——院落生活。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

见惯了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

就愈发地向往山野田间 一方庭院

南山之侧,有明湖碧水一汪明湖雲庐,山水大境之中孕育的新中式院墅居于此有“归隐”山林般的美妙意趣一方中国院子锁得住风景,盛满着闲情容得下肉身,安放得了心灵庭院深深,藏一段流光岁月庭院悠悠,叙一季未尽柔情所谓“隐居生活”、悠然自得不过是“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

178万元/套

在售 普通住宅 低层 多层

桥西张家口·明湖南·兴安大街 查看地图

暂无 70年

四居 四居以上 |174-266 m² 全部户型

400-156-0036 转 401237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27人报名
立即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